2013上海金融服务月圆桌会议聚焦移动金融
日前,由解放日报主办的“移动金融:机遇与挑战”圆桌会议在沪举行,来自15家国内主要中资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部的负责人以及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会议并进行了圆桌讨论的上海中英同声传译会议。
互联网正在对传统产业发起挑战,面对阿里、腾讯、百度高调介入金融领域,银行已经从被动接招转为主动出击,微信银行、手机银行已成为各大银行的标配,不少银行的创新已经进入2.0升级版时代。为了展示各行在移动金融领域的独到探索,在圆桌会议上,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在移动金融和电子银行领域的理念和实践,并就移动金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浦发银行移动金融部副总经理薛建华表示,银行从来不惧怕竞争,银行拥有雄厚的实力和长期积累的信誉,银行缺乏的是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对“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这一互联网精神的认同。如果银行能转变思想,承接互联网基因,根据客户需求而改变,就能赢得未来金融互联网制胜的关键。
多家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移动金融作为新兴领域,是银行与电商跨界竞争的全新起跑线。移动金融已成为各银行创新的焦点,并呈现多元创新、百舸争流局面。建设银行去年6月宣布自建电商平台,推出了“善融商务”,如今正酝酿升级版。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推出移动金融2.0标准,让智能手机变成了具备近场支付功能的银行卡。中信银行6月推出了“异度支付”,民生银行推出“民生电商”,华夏银行力推“平台金融”,平安银行探索物联网与金融的融合。记者获悉,工商银行正在构建网上购物平台,中国银行正在紧锣密鼓谋划“中银易商”。
有分析人士称,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听起来是一样的,但是有本质上的差异。金融机构主导是金融互联网,是把互联网作为工具,提升效率、改善服务,结果是改良性的,肯定不是颠覆的。而互联网企业主导的互联网金融,从一开始就没有条条框框,根据客户体验设计产品,往往具有颠覆性效果。因此,在移动金融实现“标配”之后,哪一家银行的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就有望脱颖而出。 |